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XMU-COLCESS)2014年7月24日于厦门大学成立,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旨在以中国东南海域为核心,广泛深入研究该海域所涉及的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人文历史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国际法及历史依据,为我国东南海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管理建言献策,最终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智库,同时培养硕士、博士及以上层级的高端相关专业人才。涉及学科主要包括法学、史学和理学等。
2017年3月29日,应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分中心、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傅崐成教授在郑州大学作了题为“南海争端的法律观”的学术报告。郑州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分中心、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历史学院等院系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傅教授从国际法、海洋法的角度,从陆地决定海洋的核心问题切入,就五个方面深入系统地论证了他关于南海争端的学术观点。一是西沙、南沙群岛是否可以主张群岛水域;二、南沙岛礁建设对岛礁本身的法律性质有何影响;三、“领域主权”的取得方式及我们的证据;四、U形线的法律意涵及性质;五、关于纠纷处理的方式与建议。傅教授以其对国际法的深刻理解,解读了岛礁和人工岛的定义与享有权益的差异,阐述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和历史性权利,剖析了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的政治意图,也阐述了应对南海“领域纠纷”的对策。最后,傅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傅教授的报告哲理深刻,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受到与会师生广泛赞扬。
报告会由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分中心主任、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向东教授主持。于向东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南海问题十分复杂,不是靠联合国《1982年海洋法公约》所能解决的,法理依据也是在历史过程中,在历史事实基础上产生和固化的。对临时仲裁庭裁决的批驳,要靠法理研究成果去深化。傅崐成教授在海洋法、南海争端问题的研究贡献颇多,他的报告对于大家认识南海问题、认清南海仲裁案的实质很有帮助。
傅崐成教授还参观了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分中心、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与于向东教授和部分研究人员一起,就加强南海问题的研究、开展两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