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周一)下午3:00-5:00,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向东教授受邀以“越南共产党海洋政策主张的发展”为主题,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傅崐成院长主持。

于向东教授同时任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2005—2008年被外交部借调,任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研究室一等秘书。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外交部、国家海洋局咨询专家,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越南史、中越关系和南海问题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国际问题研究》等报刊发表论、译文百余篇;出版《越南历史与现状研究》、《越南:革新开放中渐趋崛起》、《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变动世界中的日内瓦会议与奠边府战役》等著作多部。

在讲座中,于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海洋政策主张的发展:
一、重视海洋利用、提出海洋发展政策主张是越共中央会议的传统,越共十届四中全会制定全面的海洋战略发展规划,把海洋战略提升至党和国家的意志层面
于教授首先认为,从总体来讲,越南具有海洋传统,但与中国相比不够丰富、深厚。越南地形呈现南北狭长,在陆地上缺乏战略竞争,因此通过胡志明小道及所占领的南沙岛礁同时获得了陆上和海上的战略纵深。
越南的现代海洋意识成长自上世纪70年代。在历经中越西沙海战、南北统一战争等事件后,越南陆续发布白皮书,非法占有南沙岛礁并主张主权。进入90年代后,其海洋政策日臻成熟。其中尤以2007年元月召开的越共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全会上通过的《至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即越共中央2007年第9号决议)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立足世界,树立现代海洋意识,提升民族竞争力;二是立足本土,发展海洋经济;三是突出海洋的战略意义;四是将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主权权益作为“两个基本点”。
二、从越共十一大到十二大,在十届四中全会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基础上,继续强调海洋战略地位和维护海洋权益,奠定越南海洋活动和处理南海问题的基础
在第二部分,于教授介绍了从越共十一大到十二大的基本情况。
在越共十一大召开之前,南海形势已显现出一些复杂迹象,比如发生的12.9事件,越南发行《越南国防》白皮书,以及希拉里谈南海。在十一大上,海洋问题并非会议研究的重点。到召开十二大时,确保海洋领土“主权安全”成为了重点,其现实背景是日趋紧张的南海局势,比如发生的5.26海上摩擦事件,越南通过《越南海洋法》,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菲律宾单方提起南海仲裁案,以及爆发981钻井平台事件等。
于教授在此部分介绍了十二大《政治报告》涉及“海洋主权和权益”的五个方面:一是把南海形势的复杂演变和中越摩擦、争端视为越南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二是强调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作为建设发展的前提;三是预判未来几年南海地区形势的发展将越来越复杂,保卫显得越来越艰苦;四是倡导大力加强全民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五是肯定越南外交的成绩,突出外宣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海洋权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权衡利弊,越共十二大前后越南的海洋活动、海洋政策实施与处理海洋问题的近期走向
于教授在此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认为越共的海洋政策主张并非完全等同于国家的海洋政策主张,转变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小变化,或强化或调整;二是十二大强调的主线仍是合作、谈判;三是今后越南将继续坚持在南海涉及海洋、岛屿主权的一贯主张,原则上不会有任何退让;四是在处理中越关系和南海问题上,越共和政府会采取较为灵活和务实的策略,探寻海上合作的可能途径与方式。

讲座最后,在场师生积极提问,就中越未来在南海的走向、中菲南海仲裁案的影响、越南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等具体问题与于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最后,傅崐成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两位院长均希望双方今后能有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文:王丹维 图:王丹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