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XMU-COLCESS)2014年7月24日于厦门大学成立,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旨在以中国东南海域为核心,广泛深入研究该海域所涉及的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人文历史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国际法及历史依据,为我国东南海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管理建言献策,最终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智库,同时培养硕士、博士及以上层级的高端相关专业人才。涉及学科主要包括法学、史学和理学等。
2017年9月29日(周五)19:00,褚晓琳副教授以“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法律问题探究”为题在南安楼213教室举办了一场精彩讲座。
褚晓琳副教授,山东临沂人,国际法博士,现任职于上海海洋大学,兼职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研究员。2002年和2005年获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律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学位。2006年获荷兰国际法学院博士奖学金赴欧交流学习。2010年到农业部渔政局挂职锻炼。2015年至2016年赴美国缅因大学国外访学一年。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数次参加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委员会(WCPFC)、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SPRFMO)等区域国际渔业管理组织(RFMOs)会议。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海岸带开发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海洋法律政策。目前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0余个,发表文章数十篇。
褚晓琳教授从概念、现有制度的不足、相关国际规定、结论四部分进行了紧凑精彩的主题讲座。首先,从目标不明确、成本较高、实施的不确定性对现有制度的不足进行了详细说明;其次,从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宣言或决议对相关国际规定做了详细的介绍;在具体应用方面,结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实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的相关制度做了说明。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和褚晓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沟通。
文:庞淑芬 图:崔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