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XMU-COLCESS)2014年7月24日于厦门大学成立,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旨在以中国东南海域为核心,广泛深入研究该海域所涉及的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人文历史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国际法及历史依据,为我国东南海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管理建言献策,最终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智库,同时培养硕士、博士及以上层级的高端相关专业人才。涉及学科主要包括法学、史学和理学等。
2018年10月23日,刘芝凤教授莅临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在南安楼213教室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闽台民间海洋习惯法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原因——闽台海洋民俗史简述”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钟慧助理教授主持。
首先,刘教授给我们播放了她与她的学生们辛勤的田野调查剪影的片段,用多张精彩的照片拉开了讲座序幕。
其次,刘教授给大家梳理了民俗、海洋民俗文化以及民间海洋习惯法的概念以及它相互的关系。刘教授称,民俗事项产生并传袭于民间且世代相传,通过研究民俗使得社会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到健康发展。而海洋民俗文化则是反映沿海渔业及渔耕民族劳动者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其生命价值、生产价值及审美情趣的反应。民间海洋习惯法是沿海区域约定俗成的带有社会共和色彩的法律。因此,刘教授认为民间海洋习惯法与民俗是次生关系。
再次,刘教授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民间海洋习惯法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民俗积淀。在这一部分,刘教授具体分为闽台海洋民俗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口环境、历史渊流与社会组织结构四个部分来进行讲授。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与会学者、同学积极提问,针对闽台海洋民俗史的相关问题与刘芝凤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刘芝凤教授都予以了耐心地解答和细致地讲解,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与会学者、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文:邹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