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XMU-COLCESS)2014年7月24日于厦门大学成立,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旨在以中国东南海域为核心,广泛深入研究该海域所涉及的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人文历史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国际法及历史依据,为我国东南海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管理建言献策,最终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智库,同时培养硕士、博士及以上层级的高端相关专业人才。涉及学科主要包括法学、史学和理学等。
2018年12月7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院长、“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于厦门大学南安楼213教室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我们如何认识非洲研究非洲”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博士后郝会娟主持。
刘鸿武教授主要从非洲文明特质与发展潜力、非洲的世纪之问与中国探寻、中国的非洲战略与政策、中非共享知识体系双向建构四个方面展开本次主题讲座。
在非洲文明特质与发展潜力方面,刘鸿武教授从非洲的地理环境,如漫长的海岸线和尼罗河等;经济发展,如GDP总量,制造业占全球总量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数据等;丰富的资源,如化石燃料与矿产资源等;古老的文明,如非洲的部落艺术和民族种族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非洲的独特文明特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紧接着,刘鸿武教授接连抛出三个问题,非洲这一块拥有十几亿人民的大陆,过去百年为什么不能快速发展?非洲未来能创造发展奇迹吗?中国能帮助非洲发展,进而助推自身发展吗?对此,刘鸿武教授列举了西方与中国的非洲观,由此引申出非洲如果要获得发展应该有着正确的路径选择和对目标的取舍。
随后,刘鸿武教授介绍了中国的非洲战略与政策,从中国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申出非洲对中国的特殊意义以及中国对非洲的特殊意义。同时,刘鸿武教授从中非合作论坛开创非洲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一带一路”政策以对接非洲发展的大战略、中非的经贸合作潜力初见、中非基建产能合作成果等方面充分说明了中国的非洲战略与政策的重要性。
最后,刘鸿武教授介绍了中非共享知识体系的双向构建,中国与非洲需要互相认识并且传播双方的知识体系,以“五位一体”——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来建设有特色的中国非洲学。同时,刘鸿武教授还带大家观看了《重走坦桑铁路》和《我从非洲来》纪律片的精彩片花。
此次讲座中,刘鸿武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认识非洲研究非洲,并与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整个讲座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参与的师生受益良多。
图/文 滕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