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周五)9:30,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教授在厦门大学南安楼103教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东海的法律与地缘战略问题”的主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副院长施余兵教授主持,南海研究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及慕名而来的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作为我院2020年第一场线下讲座,本次讲座不仅体现大家对学术的热情,更将防疫放在首位,参加的人员均佩戴口罩并按要求间隔入座。

张所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周边海域自然地理概况,指出我国毗邻海域皆为半闭海,海洋地理条件不利,我国与周边沿海国家之间海域宽度不足400海里,不可避免地产生海洋划界主张重叠的现象。张所长介绍了东亚各国之间都存在着岛屿争端和海洋划界争端情况,中国与邻国之间海洋争端并非特例,而是东亚地区和全球海洋普遍存在的现象。存在海洋争端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自然地理条件所限;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引发各国海域主张范围极大地扩展;三是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张所长指出,个别国际舆论指责中国是因强大了,在海洋方向进行扩张而引发周边海洋争端,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完全无视东亚的实际情况。在“日本窃取钓鱼岛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上,张所长对十九世纪末日本所谓的“发现”行为及其国际法效力,以及《马关条约》《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条款解释问题均予以详细剖析。

随后,张所长指出,分析东海所面临的法律与地缘战略问题,要着眼于大局。她以《旧金山和约》为例,深度分析了美国精心设计所谓的托管权的战略意图。张所长还分析了“没有国际法依据”与“违反国际法”之间的重要区别,分析了美国为实现其国家利益而制造“国际法依据”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施余兵教授向张所长提出东海自然界限的认定问题,对此,张所长引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所制定的标准予以回答。整场讲座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在张所长严谨的逻辑分析与详实的理论讲述中,于上午十一时许圆满结束。

文/童凯 图/郑惠真